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

超級無腦安裝Blogger外掛功能

什麼是年金?談簡單年金。(Annuity)

年金,指的是一個現金流。這個現金流,固定一段時間就會支付一筆錢。這段時間的單位,不一定是年。譬如,每月繳交的房子貸款,就是一筆年金。每月交的保險費,也是一筆年金。政府每個月發給低收入戶的補助,是年金。保險公司付出的年金險給付,也是年金。

年金是一個明白體現金錢的時間價值的概念,很多金融計算,包括貸款、保費、退休計劃,都會牽涉到年金。是個值得掌握的觀念。

這篇文章,談最基本的年金運算。

假設有一筆年金,每期支付1塊,都在期末支付,共n期。

假設每期利率為i,我們可以來計算這筆年金的終值S和現值A。

我們先看終值S。終值就是說,在最後一期,也就是第n期,最後一筆錢支付出去的當下,這個現金流,這個年金值多少錢?

我 們知道,在最後一筆年金付出去的時候,最後一筆年金那一塊錢,就是當下的一塊錢,所以價值就是1。前一期付出的一塊錢,就不只一塊錢的價值,必需乘上利率 (1+i)。再更前面一期的一塊錢,則是值(1+i)^2。以此類推,第一期付出的一塊錢,值(1+i)^(n-1)。

所以年金終值S= 1+ (1+i) + (1+i)^2 + (1+i)^3 + …… + (1+i)^(n-1)

以等比級數公式可算出,S= ((1+i)^n-1)/i。

這是一塊錢的年金終值。假如每期是100塊,就把S乘以100即可。

再來看年金現值A。現值就是,這筆年金,在第一期期初時,這筆年金的價值。

這時候,第一期期末才要付的一塊錢,現在的價值不到一塊錢,要除以利率(1+i),所以第一筆一塊錢的現值是1/(1+i)。同理,第二期的一塊錢,現值是1/(1+i)^2,一直到第n期的一塊錢,現值是1/(1+i)^n。

為了書寫方便,我們新定義一個數值v,v=1/(1+i)。

所以現值的加總,可以寫成A= v+ v^2 + v^3 + ….. + v^n。

以等比級數公式可算出,A= (1-v^n)/i。

理論算式畢竟比較無聊,還是看實際運用。

假設有個零存整付儲蓄計劃,某人打算每個月存10,000元,銀行提供年利率3%,為期24個月,請問最後可以拿回多少錢?

這個每月存,我們先假設都是每個月月底存。年利率3%,所以月利率是0.25%。

最後可以拿多少錢,就是年金終值。

套上公式 S= 10,000 * (1.0025^24-1)/0.0025,計算得終值是247028。

這樣其實有點麻煩。我們也可以用EXCEL直接算。

請按fx鈕,選」財務」裡的」fv」函數。

第 一欄rate是每期利率,輸入0.0025。第二欄Nper是付款期數,輸入24。第三欄Pmt是每期付款金額,輸入10,000。然後按確定。OK,算 出來了。相當簡單。不過請注意,最後一個欄位Type表期初或期末付款。沒有輸入或0,表示期末付款。1表示期初付款。算年金,一定要弄清楚期初還是期末 付款。

再來算一個,每月投資3000,每月有0.8%的報酬,請問20年後終值多少。這個問題大家應該比較有興趣。假設你是每個月的月底投入。那麼答案是2,163,393元。其實,小錢也是能累積出大錢的。代價是,風險。

最後一個例子。某人現在開始退休。他存有一千萬的退休金,預計退休金的投資組合每年有3%的收益,請問,他可以每年年末提多少錢,連續提用20年,剛好把退休金用完。

這個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這位退休人士,每年年末提錢,所以就是一筆年金。這一千萬就是年金現值,年金年利率是3%,維持20期,求每期可提多少錢。

可以直接用公式,10,000,000= X * (1-(1/1.03)^20)/0.03,解X=672157。

或是用EXCEL,選PMT函數。第一欄rate是每期利率,輸入0.03。第二欄Nper是付款期數,輸入20。第三欄Pv是年金現值,輸入10,000,000。然後按確定。會算出一樣的答案。

假如你要計畫退休投資計畫,和退休後每月可以用多少錢,這些計算是必要的。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The Value of Life)

生命的價值為何?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對自己與對別人兩部份來看。

對自己而言,生命讓個體參與了這個世界。有了生命你才能觀看世界的美景、參與世間的遊戲,追求事業、家庭的成就與自我實現。個體的一切,就建立在生命的前題上。。

對別人而言,自己的生命往往也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自己親近的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有的人你喜愛他,不因為其它,只因為他是你的至親,親子、手足、夫妻。一個生命的存在,對於身邊的人,就有非凡的價值。

一個生命除了有感情上的價值之外,有時也有金錢上的價值。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一個不是靠祖上遺產、樂透獎金過活的家庭,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靠著家中的支柱來賺取生活所需的金錢。

什 麼叫家中的支柱?在金錢方面來說,就是賺錢養家的人。可能是家中的父親、可能是母親,也可能是兩者。家庭中賺取金錢的人,他的生命對於家人,除了感情上的 價值外,更有金錢上的意義。每一份晚餐、每一張帳單、每一期貸款,都要靠這個賺取金錢的家族成員,日復一日的努力,賺取金錢來支付。

當一個生命消逝之際,除了中止了個體參與世界的權力之外,這個事件一定會帶給至親好友情感上的創痛。這種創痛是心理上、情感上的情緒反應。愈近的人,受傷愈重。這種創痛,不是任何物質所能彌補。

生命的消失有時也會帶來財務上的無以為繼。當一個生命,就是家庭中賺取金錢的主要來源時,當這個成員消失之際,往往給家中成員帶來棘手的經濟問題。

對一個正值青壯年的家庭支柱來說,他(或她)可以合理期望順利的工作到60歲退休,撫育小孩長大、孝敬父母、支付日常生活支出,一肩擔起養家的責任。以現在台灣國民平均壽命來說,有很大的可能,他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但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可能,家庭支柱英年早逝。對於個體來說,過早的死亡是無法預期也難以事先防範的。對於家人來說,家庭支柱的過早死亡,其產生的情緒負擔無法避免,但是它造成的經濟困難卻可以事先防範,答案就在於死亡保險。

我 們甚至可以說,任何擔負家計的人,假如沒有考慮到萬一自己不幸早逝,會對家人形成難以解決的經濟難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種不負責任。他在與命運之神 打一個賭,賭自己可以工作到該有的年紀,完成撫養家人的任務。在大多情況,或許這個賭會贏。但假如萬一輸了,他是最不負責的賭徒。因為輸掉的經濟後果,由 存在世間的至親承擔。

死亡保險存在的理由,就在於解決個體死亡後,對家人造成的難以承擔的經濟責任。也就是說,假如這個個體,對於家族成員有金錢上的價值才有需要以死亡保險來預防這個生命消失對家人的經濟危害。

所以在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Commerce的Solomon S Huebner教授所寫的Life Insurance書中第二章才會有這麼一段話It is this value of one life in its relation to another that justifies the existence of life insurance.

請注意經濟危害的」危害」兩個字。危害的意思就是說,家人會面對找不到生活費、付不出房貸、繳不出學費,這種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尊嚴的金錢支出,才叫危害。假如一個個體死亡,不會造成家人的經濟危害,那就沒有危險,那就不用保」險」。

就 像高樓層的樓梯間,才會架設安全網。因為從這種高度跌下來,對人是有危險的。單槓的下面,不會有安全網。因為你跳不到那個高度,就抓不到那個槓。人從自己 徒手跳得到的高度落下,一般是不會受傷的(跳高選手除外)。假如有人鼓吹你在不會有危險的單槓下架安全網,你第一個可以懷疑他知不知道什麼叫危害,第二個 可以懷疑,他就是賣安全網維生的人。



我們可以知道,死亡保險的目的,在於取代被保險人在世時的金錢價值。所以死亡保險的保額,也就是被保險者死亡後,受益人所能領取的金額,就取決於該個體的金錢價值有多大。

這個計算非常重要,它決定了被保險人需要購買多少的保額。算超過,是花太多錢買不必要的保障。算太少,萬一真有需要,保障又不足。保額的計算,是一門可以深究的學問。但我們可以用一些很簡單的保額計算概念,來掌握保額與生命週期的關係。

譬如有個簡單的死亡保險額度的計算指南是,假如該個體死亡,他的死亡保險保額,可以在現行利率下,提供他活著時,工作收入的六成。

譬如某30歲男性,年收入60萬,期望養家到65歲。面對死亡的風險,他希望他的保額可以提供家人,每年36萬的收入,直到35年之後。

每年36萬,共35年的收入,其實就是一個年金。這個年金,我們用一個利率將其折現,就可以算出它的現值。譬如我們就選用最保守的定存利率,算2%。我們可以算出,這個年金現值為8,999,503元,以實務上來說,就是900萬元。(年金相關概念與計算,請參考什麼是年金?談簡單年金。(Annuity)一文)

也就是說,萬一這位30歲男性就在這年死亡,他可以很安心的知道,他死後家人拿到的900萬元,只要投入報酬2%以上的投資,就可以形成一份每年36萬的年金,直到35年之後。這就是死亡保險的保障。

同樣的人,10年之後,已經40歲了,他期望養家到65歲,在這25年間,他一樣希望他萬一過世後,可以提供家人每年36萬的收入。一樣以2%的利率計算,可以得到,他所需的保障是7,028,444,接近700萬元。

隨著需要負擔家庭責任的年限逐漸縮短,這位家庭的經濟支柱,所需負擔的保額也逐漸縮小。在30歲時,他需要900萬的保額。在40歲時,他需要700萬的保額。隨著年齡愈來愈大,我們可以看到他需要的保額愈來愈小。

從這張表我們就可以體會死亡保險的幾個重要特性。首先,死亡保險最首要目的,就在於取代被保險人的金錢價值,讓他死後,依賴他的家屬可以免除面對無法承擔的經濟重擔的風險。所以當個體年歲漸長,需要負擔家庭責任的年限愈短時,他需要的保險額度就愈少。

再 來,我們可以看到,光是工作年期的減短,就可以逐年改變所需保險額度。假如再加入其它人生重大事件,所需保額的變動只會更大。譬如貸款買了房子,你不希望 死後家人付不出房貸,所以可能需要更高的死亡保障。又譬如在40歲再得一子,原本你只想工作到55歲,但你55歲時這個孩子還不能自立,你預期至少要到孩 子20歲也就是自己60歲時,再退休,這時很可能又要變更保障額度。就如投資計畫需定期檢視一樣,保險額度也需要適時審視,重新檢討。

我必需聲明,這份計算相當簡略,簡略到就像資產配置中,建議某某歲的人,就要持有某某趴的固定收益一樣。

真正的死亡保險額度計算,我們可以來看一個例子。

一個家庭中,丈夫35歲,年收入60萬,太太33歲,年收入65萬。兩人預計工作到60歲。大孩子5歲,小孩子1歲。每月房貸支出3萬,還有15年。帳戶中現金存款60萬,投資部位120萬。通膨預設3%,投資預期實質回報為3%。請計算:

丈夫萬一死亡,可以提供家庭每年45萬的實質收入,直到房貸付清,然後每年25萬的收入,直到最小的孩子22歲,且在大小孩子在18歲進入大學時,可以每年分別為其提供5萬元學雜費支出所需的死亡保險額度。

我不覺得這是個很簡單的計算。但這只是一個很普通且常見的狀況。任何自稱是保險專業的人士,假如對你的家庭狀況所需要的死亡保險額度計算,無法提供合理且讓你聽得懂的計算方式,你遇到的,很可能是保險銷售專門人 士。拿出一疊綜合各種險種的說明書,這個保那個也保,自稱叫保險規畫,但對於最基本的死亡保險額度計算卻提不出解釋,也不認為需要跟客戶解釋的保險從業人 員,有的恐怕只是花拳繡腿,而無實質功力。保戶自身,假如根本不瞭解你那死亡保險額度是怎樣來的,也是過於輕忽。這些事關至親的保障,你需要確實的掌握。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最近比較忙

哈哈,
最近老師要發paper
說碩二和博班的每個人都要發一篇
而且還要寫英文的勒
我慘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