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第一次買保險就上手(2)
人生四大階段保險需求
單身
財務目標:累積資產基礎
保險需求:最基本的保障
投保原則:1.最低保費換最大保障
2.越早買保費越便宜
3.險種盡量單純
4.預留加保、換約彈性
合理保額:300萬元(壽險:意外險為1:4)
合理保費:年支配所得的10%以下,年保費不超過24000
必備險種:定期險、意外險、平準型終身險
選購險種:醫療險、防癌險、失能險(無公保或勞保者)
結婚築巢
財務目標:累積購屋、扶養子女基金
保險需求:家庭責任最重、最需要保險的階段
投保原則:1.先買足壽險、意外險、醫療險,再考慮以保險當投資或儲蓄
2.家庭主要收入者優先購買,雙薪家庭夫妻都要購買
3.撫養親屬多、債務多,保額也要多
4.若單身時以投保,盡量加保、換約以節省保費
合理保額:負債-資產約為家庭年收入10倍,一般家庭約為1000萬元
合理保費:家庭年收入的10~15%
必備險種:定期險、終身險、意外險、醫療險、豁免保費
選購險種:防癌險、重大疾病險、旅遊意外險、失能險
滿巢階段
財務目標:準備退休金以及子女高等教育費、節稅
保險需求:醫療保障及老年生活
投保原則:1.原有保險可調整為儲蓄險,儲備子女教育金及退休金
2.資產豐厚者可利用保險規劃資產轉移
3.保單需指定受益人,避免被課徵遺產稅
合理保額:負債-資產最多約為家庭年收入10倍
合理保費:若家庭年收在一兩百萬以上,年保費最好控制在20萬元
必備險種:終身險、定期險、意外險、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防癌險
選購險種:年金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長期看護險
退休時期
財務目標:累積老本,以備退休生活
保險需求:醫療及長期看護需求,減輕下一代的遺產稅負擔
投保原則:1.最好在退休前繳完所有保費
2.可降低死亡保險為壯年期一半,需包括債務
3.盡量利用原有保單轉換或加保
4.醫療保障一定要足夠
5.有固定給付的年金險、儲蓄險為投保重點
合理保額:若無其他理財工具,保額要足夠退休生活及醫療
合理保費:年保費12萬元以下(或退休前改為一次繳清)
必備險種:終身險、意外險、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即期年金險
選購險種:儲蓄險、增值型終身險、防癌終身險、長期看護險
單身
財務目標:累積資產基礎
保險需求:最基本的保障
投保原則:1.最低保費換最大保障
2.越早買保費越便宜
3.險種盡量單純
4.預留加保、換約彈性
合理保額:300萬元(壽險:意外險為1:4)
合理保費:年支配所得的10%以下,年保費不超過24000
必備險種:定期險、意外險、平準型終身險
選購險種:醫療險、防癌險、失能險(無公保或勞保者)
結婚築巢
財務目標:累積購屋、扶養子女基金
保險需求:家庭責任最重、最需要保險的階段
投保原則:1.先買足壽險、意外險、醫療險,再考慮以保險當投資或儲蓄
2.家庭主要收入者優先購買,雙薪家庭夫妻都要購買
3.撫養親屬多、債務多,保額也要多
4.若單身時以投保,盡量加保、換約以節省保費
合理保額:負債-資產約為家庭年收入10倍,一般家庭約為1000萬元
合理保費:家庭年收入的10~15%
必備險種:定期險、終身險、意外險、醫療險、豁免保費
選購險種:防癌險、重大疾病險、旅遊意外險、失能險
滿巢階段
財務目標:準備退休金以及子女高等教育費、節稅
保險需求:醫療保障及老年生活
投保原則:1.原有保險可調整為儲蓄險,儲備子女教育金及退休金
2.資產豐厚者可利用保險規劃資產轉移
3.保單需指定受益人,避免被課徵遺產稅
合理保額:負債-資產最多約為家庭年收入10倍
合理保費:若家庭年收在一兩百萬以上,年保費最好控制在20萬元
必備險種:終身險、定期險、意外險、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防癌險
選購險種:年金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長期看護險
退休時期
財務目標:累積老本,以備退休生活
保險需求:醫療及長期看護需求,減輕下一代的遺產稅負擔
投保原則:1.最好在退休前繳完所有保費
2.可降低死亡保險為壯年期一半,需包括債務
3.盡量利用原有保單轉換或加保
4.醫療保障一定要足夠
5.有固定給付的年金險、儲蓄險為投保重點
合理保額:若無其他理財工具,保額要足夠退休生活及醫療
合理保費:年保費12萬元以下(或退休前改為一次繳清)
必備險種:終身險、意外險、終身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即期年金險
選購險種:儲蓄險、增值型終身險、防癌終身險、長期看護險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第一次買保險就上手(1)
保險補足人生財務七大缺口:
遺族生活費、債務、意外及疾病醫療費、子女教育金、退休生活費、身後費用、遺產稅
買保險的好處:
提供保障、強迫儲蓄、節省稅負(綜合所得稅24000, 贈與稅100萬, 遺產稅)、結合投資功能、結合信託功能(與銀行簽訂信託契約)
該花多少錢買保險?
1.雙十原則:死亡保額是年收入的十倍,支出保費是年收入的一成
2.算出需求:以家庭或個人資產算出需求
ex: 家庭年收入3~5+未償還債務+子女教育費
退休後每年生活費*(平均壽命-預定退休年齡) - 社會或商業保障總保額(勞保健保) - 可運用資產
3.保費較便宜的險種優先購買:意外險、定期險保費最低
人身保險的種類:
壽險、年金險、醫療險、意外險、投資型保險、其他險
三種主要壽險比較:
1.定期險:約定期限內,保戶身故或全殘,可領保險金。契約期滿後身故則無保險金
保費最低,適用於收入不多或急需保險者(ex:年輕人, 房貸負擔者)
2.終身壽險:保障一輩子的保險
適用於有家庭負擔者
3.儲蓄險:又稱養老險,兼顧儲蓄與保障。
通常是生死合險,也就是全殘或身故給保險金,若契約期滿仍生存則給滿期金。
健康險:
1.住院醫療險:實支實付型的保費最低
2.重大疾病險
3.防癌險
4.長期看護險:需奉養父母者,可替自己或父母買
5.失能險
年金險:
保費較高的險種,適合沒有儲蓄習慣或希望退休後有固定收入者
1.即期年金:被保人先繳保費,契約生效後次一期起,只要被保人仍生存,就會固定給付保險金
2.遞延年金:投保後,需經過一段期間或被保人到一定歲數(此期間為遞延期),被保人仍生存,才開始領保險金
3.利率變動年金:與遞延年金類似,差別在於被保人有兩種方式領取保險金。一種是每期領取固定金額,一種是按每年變動利率領取。
遺族生活費、債務、意外及疾病醫療費、子女教育金、退休生活費、身後費用、遺產稅
買保險的好處:
提供保障、強迫儲蓄、節省稅負(綜合所得稅24000, 贈與稅100萬, 遺產稅)、結合投資功能、結合信託功能(與銀行簽訂信託契約)
該花多少錢買保險?
1.雙十原則:死亡保額是年收入的十倍,支出保費是年收入的一成
2.算出需求:以家庭或個人資產算出需求
ex: 家庭年收入3~5+未償還債務+子女教育費
退休後每年生活費*(平均壽命-預定退休年齡) - 社會或商業保障總保額(勞保健保) - 可運用資產
3.保費較便宜的險種優先購買:意外險、定期險保費最低
人身保險的種類:
壽險、年金險、醫療險、意外險、投資型保險、其他險
三種主要壽險比較:
1.定期險:約定期限內,保戶身故或全殘,可領保險金。契約期滿後身故則無保險金
保費最低,適用於收入不多或急需保險者(ex:年輕人, 房貸負擔者)
2.終身壽險:保障一輩子的保險
適用於有家庭負擔者
3.儲蓄險:又稱養老險,兼顧儲蓄與保障。
通常是生死合險,也就是全殘或身故給保險金,若契約期滿仍生存則給滿期金。
健康險:
1.住院醫療險:實支實付型的保費最低
2.重大疾病險
3.防癌險
4.長期看護險:需奉養父母者,可替自己或父母買
5.失能險
年金險:
保費較高的險種,適合沒有儲蓄習慣或希望退休後有固定收入者
1.即期年金:被保人先繳保費,契約生效後次一期起,只要被保人仍生存,就會固定給付保險金
2.遞延年金:投保後,需經過一段期間或被保人到一定歲數(此期間為遞延期),被保人仍生存,才開始領保險金
3.利率變動年金:與遞延年金類似,差別在於被保人有兩種方式領取保險金。一種是每期領取固定金額,一種是按每年變動利率領取。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波羅地海指數(BDI)五個月內跌掉一萬點!
資料來源:Money DJ , XQ全球贏家系統
短評:
1.BDI指數今年最高點出現在5/21日的11,771點,而至10/17日止,已下跌至1,438點,已跌掉超過一萬點,這不是空頭市場,這是崩盤!
2.BDI 指數劇挫顯示未來全球船運需求快速下降,也是全球未來經貿運量的先行指標。
3.預期2009年開始,航運類股的獲利將明顯走下波,過去幾年大漲的股價也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修正走勢。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將 Rainlendar 與 Google calendar 同步化
It's very cool!
Rainlendar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桌面行事曆小程式
但是常常受限於不同台電腦(家中,學校,辦公室)無法同步的困擾
比較懶人的做法當然是使用一個隨身碟,將你的rainlendar帶著跑
何必呢! 現在有了更smart的解決方法
使用GCALDaemon套件, 就能夠讓你的rainlendar與google calendar雙向同步喔!!!!
適用者:本身有使用rainlendar 而且已經有google帳號的人
軟體使用: rainlendar lite + GCALDaemon
教學開始!!!!
1.上GCALDaemon官網下載軟體, 並將其安裝 (有安裝檔 與 zip可選, 建議使用安裝檔, 免去不必要的設定錯誤)
注意! 此軟體需要Java 1.5版本以上
2.執行Config Editor
3.參照官方教學 (有圖片說明,應該很好懂)
4.成功!!!
Rainlendar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桌面行事曆小程式
但是常常受限於不同台電腦(家中,學校,辦公室)無法同步的困擾
比較懶人的做法當然是使用一個隨身碟,將你的rainlendar帶著跑
何必呢! 現在有了更smart的解決方法
使用GCALDaemon套件, 就能夠讓你的rainlendar與google calendar雙向同步喔!!!!
適用者:本身有使用rainlendar 而且已經有google帳號的人
軟體使用: rainlendar lite + GCALDaemon
教學開始!!!!
1.上GCALDaemon官網下載軟體, 並將其安裝 (有安裝檔 與 zip可選, 建議使用安裝檔, 免去不必要的設定錯誤)
注意! 此軟體需要Java 1.5版本以上
2.執行Config Editor
3.參照官方教學 (有圖片說明,應該很好懂)
4.成功!!!
年繳、季繳與月繳
保險費的繳交常有年繳、季繳與月繳等方式,到底怎樣的繳費方式比較合適呢,可以找個實例分析一下。
某公司儲蓄險,保額100萬的話,年繳142900、半年繳74300、季繳37400、月繳12600。
年 繳是142900,半年繳74300所以全年保費是148600,季繳37400所以全年保費是149600,月繳12600所以全年保費是 151200。可以看到,半年繳、季繳和月繳每年所交的總金額都高過年繳,其實本來就會這樣,因為其中隱含了利息。利率是多少呢,可以推算出來。
以 半年繳為例,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74300,剩下的68600(142900-74300而得),等 於是保險公司先幫保戶出,在半年後以74300回收。可以由算式68600*(1+r)^6=74300算出月利率r=1.3392%。
再來看季繳,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37400,剩下的105500,等於是保險公司先借給保戶,然後以每三月收37400,共三期回收。保險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如下表所示,以內部報酬率可以算出相當於月利率1.0369%。
第一個月 -105500
第二個月 0
第三個月 0
第四個月 37400
第五個月 0
第六個月 0
第七個月 37400
第八個月 0
第九個月 0
第十個月 37400
最後看月繳,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12600,剩下的130300,等於是保險公司先借給保戶,然後以每月收126000,共11期回收。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如下表,以內部報酬率可以算出相當於月利率1.0436%。
第一個月 -130300
第二個月 12600
第三個月 12600
第四個月 12600
第五個月 12600
第六個月 12600
第七個月 12600
第八個月 12600
第九個月 12600
第十個月 12600
第十一個月 12600
可以看到,半年繳、季繳和月繳都有一點多%的月利率,其實蠻高的。假如手上有足夠的現金,應以年繳為最佳選擇。要分期的話,以利率最低的季繳為佳。
某公司儲蓄險,保額100萬的話,年繳142900、半年繳74300、季繳37400、月繳12600。
年 繳是142900,半年繳74300所以全年保費是148600,季繳37400所以全年保費是149600,月繳12600所以全年保費是 151200。可以看到,半年繳、季繳和月繳每年所交的總金額都高過年繳,其實本來就會這樣,因為其中隱含了利息。利率是多少呢,可以推算出來。
以 半年繳為例,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74300,剩下的68600(142900-74300而得),等 於是保險公司先幫保戶出,在半年後以74300回收。可以由算式68600*(1+r)^6=74300算出月利率r=1.3392%。
再來看季繳,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37400,剩下的105500,等於是保險公司先借給保戶,然後以每三月收37400,共三期回收。保險公司的現金流狀況如下表所示,以內部報酬率可以算出相當於月利率1.0369%。
第一個月 -105500
第二個月 0
第三個月 0
第四個月 37400
第五個月 0
第六個月 0
第七個月 37400
第八個月 0
第九個月 0
第十個月 37400
最後看月繳,原本保戶應該付出的142900保費(年繳保費),保險公司先跟保戶先收12600,剩下的130300,等於是保險公司先借給保戶,然後以每月收126000,共11期回收。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如下表,以內部報酬率可以算出相當於月利率1.0436%。
第一個月 -130300
第二個月 12600
第三個月 12600
第四個月 12600
第五個月 12600
第六個月 12600
第七個月 12600
第八個月 12600
第九個月 12600
第十個月 12600
第十一個月 12600
可以看到,半年繳、季繳和月繳都有一點多%的月利率,其實蠻高的。假如手上有足夠的現金,應以年繳為最佳選擇。要分期的話,以利率最低的季繳為佳。
短期與長期定期壽險之比較
這篇文章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假如你要20年的壽險保障,那一次保個20年期的定期壽險和分20次保一年期的定期壽險,各有那些優缺點呢?
通常長期定期壽險,它必需繳交的保費在保險期間都是一樣的,這叫作平準保費(level premium)。譬如說有個人30歲開始保了20年的定期壽險,保費以年繳的方式繳納。在這20年間,他所交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但這個保戶,他在30歲時死亡的風險和50歲時死亡的風險是不一樣的,50歲時的保險成本較高。所以他能在20年間都交一樣的保費,其實是年輕的時候多交了一些,也就是他先交了一些未來才需要用到的保險成本。
說白一點,是損失了這些錢的利息。理論一點的說法,是損失了這些錢的時間價值。(其實,到底差了多少,要看保險公司用多少的利率,計算繳費期間的這個年金流。)
另外,長期定期險有個限制,就是它的保額是固定的。剛才那位30歲的人,假如計畫保額1000萬,那麼在這20年間,他都要繳這樣的保障所需要的保費。假設他剛成家,有個一歲的小孩,他保定期險的目的就是怕小孩還沒成人,自己有意外的話,經濟會有問題。
這 時的他,手上資產可能不多。可是十年過去之後,他40歲了,說不定事業成功,自己手上就有1000萬以上的資產,萬一真的有意外去世或不能工作了,他還需 要1000萬那麼多的保險嗎?40歲的他不一定會這樣想了。所以短期定期險的另一個優勢,彈性,就顯現出來了。你覺得已經夠了,你可以不要保。你覺得不 夠,可以把保額拉高。
譬如剛才那個保戶40歲時,又生了個小孩,或是貸款1000萬買房子等,在這些人生事件發生時,他或許會想增加保額。當然長期定期壽險有的也可以把保額拉高,但有些限制,譬如最多只能加到原保額的120%、或是每五年、或有小孩出生才可以要求增加保額等。
使 用一年期的定期險加上自己的投資計劃,其實就可以組成投資型保單的效果。譬如甲型的投資型保單,它的身故保險金是契約保額與分離帳戶裡的投資總額取其高 者。假如剛才那位30歲的保戶,他就是想要萬一身故,可以留下1000萬讓家人用。30歲那年,他手上有100萬,所以剩下900萬不足的,以定期險補 足。到了35歲,他投資加儲蓄,手上有了400萬,剩下600萬,以定期險補足。到了40歲,他資產超過1000萬,他就可以不用保了。當初30歲,他也 可以買契約保額1000萬的甲型投資型保單,效果完全是一樣的。
短期的定期險有個缺點,就是一定要找保證續保的,免得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剛好保險就要到期了。還有該公司最高承保年齡也要注意一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通常長期定期壽險,它必需繳交的保費在保險期間都是一樣的,這叫作平準保費(level premium)。譬如說有個人30歲開始保了20年的定期壽險,保費以年繳的方式繳納。在這20年間,他所交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但這個保戶,他在30歲時死亡的風險和50歲時死亡的風險是不一樣的,50歲時的保險成本較高。所以他能在20年間都交一樣的保費,其實是年輕的時候多交了一些,也就是他先交了一些未來才需要用到的保險成本。
說白一點,是損失了這些錢的利息。理論一點的說法,是損失了這些錢的時間價值。(其實,到底差了多少,要看保險公司用多少的利率,計算繳費期間的這個年金流。)
另外,長期定期險有個限制,就是它的保額是固定的。剛才那位30歲的人,假如計畫保額1000萬,那麼在這20年間,他都要繳這樣的保障所需要的保費。假設他剛成家,有個一歲的小孩,他保定期險的目的就是怕小孩還沒成人,自己有意外的話,經濟會有問題。
這 時的他,手上資產可能不多。可是十年過去之後,他40歲了,說不定事業成功,自己手上就有1000萬以上的資產,萬一真的有意外去世或不能工作了,他還需 要1000萬那麼多的保險嗎?40歲的他不一定會這樣想了。所以短期定期險的另一個優勢,彈性,就顯現出來了。你覺得已經夠了,你可以不要保。你覺得不 夠,可以把保額拉高。
譬如剛才那個保戶40歲時,又生了個小孩,或是貸款1000萬買房子等,在這些人生事件發生時,他或許會想增加保額。當然長期定期壽險有的也可以把保額拉高,但有些限制,譬如最多只能加到原保額的120%、或是每五年、或有小孩出生才可以要求增加保額等。
使 用一年期的定期險加上自己的投資計劃,其實就可以組成投資型保單的效果。譬如甲型的投資型保單,它的身故保險金是契約保額與分離帳戶裡的投資總額取其高 者。假如剛才那位30歲的保戶,他就是想要萬一身故,可以留下1000萬讓家人用。30歲那年,他手上有100萬,所以剩下900萬不足的,以定期險補 足。到了35歲,他投資加儲蓄,手上有了400萬,剩下600萬,以定期險補足。到了40歲,他資產超過1000萬,他就可以不用保了。當初30歲,他也 可以買契約保額1000萬的甲型投資型保單,效果完全是一樣的。
短期的定期險有個缺點,就是一定要找保證續保的,免得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剛好保險就要到期了。還有該公司最高承保年齡也要注意一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該保定期還是終身壽險?
這是一個有壽險需求的人,都必需考慮的問題。綠角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並在一些書籍和網站上,看到一些財經專家的看法。
譬如在"漫步華爾街一書"裡,作者在第12章 關於保險的建議裡提到
「Buy term insurance for protection--invest the difference yourself.」
就是買定期險作為壽險保障,把定期險和較昂貴壽險之間的差額 自己拿來投資。
另外在yahoo的財經專欄裡
http://finance.yahoo.com/columnist/article/moneymatters/6891
Suze Orman這位作者明白指出定期壽險的好處,還有實例比較。
在CNN的網站上
http://money.cnn.com/pf/101/lessons/20/index.html
裡面的文章提到考慮壽險前應該知道的幾點,很有參考價值。
還有SmartMoney網站上的"Term or Whole life?" (該保終身還是定期壽險?)一文。
http://www.smartmoney.com/insurance/life/index.cfm?story=lifeterm
看過這些說法後,再自己想了一下,覺得這些專家講的的確有它的道理。
各種型態的壽險,假如都沒有任何優點的話,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有用得到它們的地方,它們才可能存在。身為一個保戶,要考慮的是找到最合自己用的險種。
很多人說,定期險過了20年後,就保費很高,或不能保了。問題是,保戶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到底為什麼要"壽險"。
用個例子來說明。譬如一個年輕人,剛開始打拚事業,手上沒什麼錢,有小孩要養,又有房貸,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這時候,他就非常適合以壽險作為一個安全網。以免他萬一去世,小孩無法自立還留下無法還清的貸款。20年過去之後,房貸繳清,手上有點錢,小孩也差不多要出社會了。這時他去世,會給家人留下無法處理的財務危機嗎?通常不會。這時他還要壽險要做什麼?這時後他的主要風險已經變成活太久,退休後活太久,需要花費的錢超過工作時的累積,變得只好降低生活水準或仰人鼻息。
人不一定一輩子都需要壽險的。到年紀很大,還需要壽險,有兩種常見的原因:
一是 你的子女永遠無法自立(因疾病等原因)。
二是 你的資產多到不用死後的壽險保險金轉移給下一代,就會被國稅局課很重的遺產稅。
這兩種情況 不是多數人的情況。也就是說,定期險其實就能符合大多數人對壽險的需求。
雖然詳細數字我不清楚,但定期壽險不是國內壽險的大宗。這可部份歸因於國人投保觀念。
很多人投保,總覺得給了保險公司錢,最後竟半毛都收不回來,非常難以接受。所以一定要買有現金價值(Cash value)的保單。讓他覺得除了保險之外總是有留下點金錢。但其實,保險公司為被保險人承擔風險,保戶本來就應付費給保險公司。收不回半毛錢的定期險,其實對多數保戶來說,比能收回一些錢的其他型態壽險更為划算,因為你不用付出一堆其它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譬如在"漫步華爾街一書"裡,作者在第12章 關於保險的建議裡提到
「Buy term insurance for protection--invest the difference yourself.」
就是買定期險作為壽險保障,把定期險和較昂貴壽險之間的差額 自己拿來投資。
另外在yahoo的財經專欄裡
http://finance.yahoo.com/columnist/article/moneymatters/6891
Suze Orman這位作者明白指出定期壽險的好處,還有實例比較。
在CNN的網站上
http://money.cnn.com/pf/101/lessons/20/index.html
裡面的文章提到考慮壽險前應該知道的幾點,很有參考價值。
還有SmartMoney網站上的"Term or Whole life?" (該保終身還是定期壽險?)一文。
http://www.smartmoney.com/insurance/life/index.cfm?story=lifeterm
看過這些說法後,再自己想了一下,覺得這些專家講的的確有它的道理。
各種型態的壽險,假如都沒有任何優點的話,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有用得到它們的地方,它們才可能存在。身為一個保戶,要考慮的是找到最合自己用的險種。
很多人說,定期險過了20年後,就保費很高,或不能保了。問題是,保戶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到底為什麼要"壽險"。
用個例子來說明。譬如一個年輕人,剛開始打拚事業,手上沒什麼錢,有小孩要養,又有房貸,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這時候,他就非常適合以壽險作為一個安全網。以免他萬一去世,小孩無法自立還留下無法還清的貸款。20年過去之後,房貸繳清,手上有點錢,小孩也差不多要出社會了。這時他去世,會給家人留下無法處理的財務危機嗎?通常不會。這時他還要壽險要做什麼?這時後他的主要風險已經變成活太久,退休後活太久,需要花費的錢超過工作時的累積,變得只好降低生活水準或仰人鼻息。
人不一定一輩子都需要壽險的。到年紀很大,還需要壽險,有兩種常見的原因:
一是 你的子女永遠無法自立(因疾病等原因)。
二是 你的資產多到不用死後的壽險保險金轉移給下一代,就會被國稅局課很重的遺產稅。
這兩種情況 不是多數人的情況。也就是說,定期險其實就能符合大多數人對壽險的需求。
雖然詳細數字我不清楚,但定期壽險不是國內壽險的大宗。這可部份歸因於國人投保觀念。
很多人投保,總覺得給了保險公司錢,最後竟半毛都收不回來,非常難以接受。所以一定要買有現金價值(Cash value)的保單。讓他覺得除了保險之外總是有留下點金錢。但其實,保險公司為被保險人承擔風險,保戶本來就應付費給保險公司。收不回半毛錢的定期險,其實對多數保戶來說,比能收回一些錢的其他型態壽險更為划算,因為你不用付出一堆其它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