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假如你要20年的壽險保障,那一次保個20年期的定期壽險和分20次保一年期的定期壽險,各有那些優缺點呢?
通常長期定期壽險,它必需繳交的保費在保險期間都是一樣的,這叫作平準保費(level premium)。譬如說有個人30歲開始保了20年的定期壽險,保費以年繳的方式繳納。在這20年間,他所交的保費都是一樣的。
但這個保戶,他在30歲時死亡的風險和50歲時死亡的風險是不一樣的,50歲時的保險成本較高。所以他能在20年間都交一樣的保費,其實是年輕的時候多交了一些,也就是他先交了一些未來才需要用到的保險成本。
說白一點,是損失了這些錢的利息。理論一點的說法,是損失了這些錢的時間價值。(其實,到底差了多少,要看保險公司用多少的利率,計算繳費期間的這個年金流。)
另外,長期定期險有個限制,就是它的保額是固定的。剛才那位30歲的人,假如計畫保額1000萬,那麼在這20年間,他都要繳這樣的保障所需要的保費。假設他剛成家,有個一歲的小孩,他保定期險的目的就是怕小孩還沒成人,自己有意外的話,經濟會有問題。
這 時的他,手上資產可能不多。可是十年過去之後,他40歲了,說不定事業成功,自己手上就有1000萬以上的資產,萬一真的有意外去世或不能工作了,他還需 要1000萬那麼多的保險嗎?40歲的他不一定會這樣想了。所以短期定期險的另一個優勢,彈性,就顯現出來了。你覺得已經夠了,你可以不要保。你覺得不 夠,可以把保額拉高。
譬如剛才那個保戶40歲時,又生了個小孩,或是貸款1000萬買房子等,在這些人生事件發生時,他或許會想增加保額。當然長期定期壽險有的也可以把保額拉高,但有些限制,譬如最多只能加到原保額的120%、或是每五年、或有小孩出生才可以要求增加保額等。
使 用一年期的定期險加上自己的投資計劃,其實就可以組成投資型保單的效果。譬如甲型的投資型保單,它的身故保險金是契約保額與分離帳戶裡的投資總額取其高 者。假如剛才那位30歲的保戶,他就是想要萬一身故,可以留下1000萬讓家人用。30歲那年,他手上有100萬,所以剩下900萬不足的,以定期險補 足。到了35歲,他投資加儲蓄,手上有了400萬,剩下600萬,以定期險補足。到了40歲,他資產超過1000萬,他就可以不用保了。當初30歲,他也 可以買契約保額1000萬的甲型投資型保單,效果完全是一樣的。
短期的定期險有個缺點,就是一定要找保證續保的,免得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剛好保險就要到期了。還有該公司最高承保年齡也要注意一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