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該保定期還是終身壽險?

這是一個有壽險需求的人,都必需考慮的問題。綠角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並在一些書籍和網站上,看到一些財經專家的看法。

譬如在"漫步華爾街一書"裡,作者在第12章 關於保險的建議裡提到
「Buy term insurance for protection--invest the difference yourself.」
就是買定期險作為壽險保障,把定期險和較昂貴壽險之間的差額 自己拿來投資。

另外在yahoo的財經專欄裡
http://finance.yahoo.com/columnist/article/moneymatters/6891
Suze Orman這位作者明白指出定期壽險的好處,還有實例比較。

在CNN的網站上
http://money.cnn.com/pf/101/lessons/20/index.html
裡面的文章提到考慮壽險前應該知道的幾點,很有參考價值。

還有SmartMoney網站上的"Term or Whole life?" (該保終身還是定期壽險?)一文。
http://www.smartmoney.com/insurance/life/index.cfm?story=lifeterm

看過這些說法後,再自己想了一下,覺得這些專家講的的確有它的道理。

各種型態的壽險,假如都沒有任何優點的話,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有用得到它們的地方,它們才可能存在。身為一個保戶,要考慮的是找到最合自己用的險種。

很多人說,定期險過了20年後,就保費很高,或不能保了。問題是,保戶到底有沒有想過他到底為什麼要"壽險"。

用個例子來說明。譬如一個年輕人,剛開始打拚事業,手上沒什麼錢,有小孩要養,又有房貸,他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這時候,他就非常適合以壽險作為一個安全網。以免他萬一去世,小孩無法自立還留下無法還清的貸款。20年過去之後,房貸繳清,手上有點錢,小孩也差不多要出社會了。這時他去世,會給家人留下無法處理的財務危機嗎?通常不會。這時他還要壽險要做什麼?這時後他的主要風險已經變成活太久,退休後活太久,需要花費的錢超過工作時的累積,變得只好降低生活水準或仰人鼻息。

人不一定一輩子都需要壽險的。到年紀很大,還需要壽險,有兩種常見的原因:

一是 你的子女永遠無法自立(因疾病等原因)。
二是 你的資產多到不用死後的壽險保險金轉移給下一代,就會被國稅局課很重的遺產稅。

這兩種情況 不是多數人的情況。也就是說,定期險其實就能符合大多數人對壽險的需求。

雖然詳細數字我不清楚,但定期壽險不是國內壽險的大宗。這可部份歸因於國人投保觀念。

很多人投保,總覺得給了保險公司錢,最後竟半毛都收不回來,非常難以接受。所以一定要買有現金價值(Cash value)的保單。讓他覺得除了保險之外總是有留下點金錢。但其實,保險公司為被保險人承擔風險,保戶本來就應付費給保險公司。收不回半毛錢的定期險,其實對多數保戶來說,比能收回一些錢的其他型態壽險更為划算,因為你不用付出一堆其它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