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

終於看到很直接的文章了。2008年二月25日,晨星在Fund Spy專欄發表一篇名為」Why No One Sees High-Cost Flops」的文章,詳細解說高收費的基金會帶給投資人什麼不良後果。

綠角以簡單中文摘要的方式介紹該文。有興趣的朋友,請直接閱讀原文

文章的副標題是」High-cost funds are an even worse bet than you think」,意即高收費基金比你想得更糟。我們來看晨星為什麼會這樣說。

文章開頭說明,你買到高收費基金會有三種後果。一是,基金表現傑出,二是基金表現低落,三是基金表現差到被清算或合併。晨星這篇文章在證明,高收費基金發生後兩件事的可能性較高。

作者先看基金開銷比(Expense ratio)高低與其存活性的關聯。作者選用自1995年來的滾動五年及十年資料,將基金依開銷比從高到低,分成五組。在美國股市基金方面,結果如下:

在國際股票基金方面(International Stock Funds),結果如下:

在債券基金方面(Taxable Bond Funds),結果如下:

結果非常明顯。高費用是基金的先天不良,讓它們難逃早夭的命運。費用最高的那一組,十年過後,將近一半會消失在市場上。當初買進基金的時候,投資人可曾想過,當初自己看好的標的,居然也會有被清算的一天嗎?

再來看基金的費用與其表現的關係。作者一樣把基金依開銷比高低分成五組,看其成功的比例。所謂成功,意謂其績效在同類型基金的平均之上。

美國國內股票型基金結果如下:

開銷比愈高,基金愈難超越平均。其它資產類別也有相似結果:

十年後超越平均比例:

這些數字說明的狀況我想已經非常清楚了,說服力也夠。不是只有晨星最近的報告指出這個結果,以下列出我在其它文章中引用的柏格先生演說圖片:

結果相同。收費愈低,表現愈好。

任何人看到這些資料,在買基金前,應都學會看基金的開銷比。晨星這篇文章有點長,還有更多比較,我非常推薦讀者自行全篇看完。

常有人說,費用不重要,績效才重要。晨星對此在文中評論如下
Yet, some people insist that costs aren't important--because they remember only the first outcome.

說這些話的人,只想到文章一開頭提到的第一個可能,就是卓越的表現。而事實是,後兩件事,表現低落與陣亡,發生的機會較高。其實可以更明白的說,任何人,說費用不重要,績效才是重點,要不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說蠢話,不然就是以為聽他說話的人不知道這是蠢話。

所以晨星在文章最後一段說道:Low-cost funds double your chance of success.我喜歡晨星的單刀直入。儘管這樣,會得罪許許多多的基金公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