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理費(Management fee)只是總開銷比例(Expense ratio)的一個組成份子。基金公司不只從每股淨值中扣經理費,它還扣一堆雜七雜八的開銷,像銀行保管費、會計師簽證費、律師顧問費、對帳單寄發成本等 等。這一堆東西加起來,才是你基金淨值每年被基金公司扣掉的部分,我們把它稱作總開銷比例。
舉例來說。富蘭克林美國政府基金(Franklin US Government Fund),主要投資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大多人以為,這支是債券基金,所以就每年內扣0.75%的經理費。但實際總開銷扣了多少呢? 我們可以查到:
本表取材自富坦基金2006年年報(盧森堡)
看 到這個表格就是美國政府基金各種股別的開銷比例。你可以看到,除了I share,其它各股都是1.29%以上的數字。I share的I代表的是Institutional 是賣給法人的,一般投資人買不到。所以這支基金的年度開銷,不是你以為只有一點點的0.75%,而是1.29%到2.49%之間。
而假如你知道美國房地產抵押債券基金,每年利息收益不過是5.5%左右。你再想到每年要分1.29%給基金公司,等於每年割讓23%的利息給基金公司。你可能開始覺得痛了。
常 有種說法,叫做基金會賺,不要在意那些一兩趴的費用。我們可以這樣想這個問題。假如這支年收益5%左右的債券基金,一年要收你4.5%的經理費你要不要 買?你會想,那麼貴,誰要買。那麼1.29%那麼」便宜」,就OK了嗎?這種收費不論多少,本質都是一樣的。你可以要求更好,你必需要求更好。
下表是富坦基金公司在美國本土發行的美國政府債券基金的收費結構:
本表取材自Franklin Custodian Funds Prospectus 2006
各股別中最高的年度總開銷不過是1.25%,比發行給國際投資人的最低收費1.29%都還要低。一樣A share,就是0.72%和1.29%的差別,至少差了0.5%。
難道國際投資人就要忍受比較高的收費?總開銷4.5%不值得買,1.29%難道就可以買?為什麼不殺到更低。你不跟攤販殺價,他們會主動降價嗎?投資人不要求,麻木不仁,基金公司當然是樂得輕鬆,怎可能會降價。投資人的行動,才能促成業者的改革。
固 定收益基金,開銷比例非常重要,股票型基金何嘗不是如此。假如一支股票型基金一年收10%的經理費,你要不要買? 你會開始懷疑,那麼多的收費,不是被吃掉好大一塊獲利。但是一年1.5%呢?很多人就覺得OK了。假如一樣賺10%,扣掉1.5%之後你只實拿8.5%, 另外一支基金,一樣賺10%,卻只扣掉0.5%,留在你手上的是9.5%,不是更多錢嗎?
一年收10%或1.5%,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它們一樣會損害獲利。
基金會不會賺錢,沒有人說得準。基金開銷多少,卻是寫在公開說明書,寫在年度報告中,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不去掌握可以控制的,卻去追求那不可掌握的,實在很難說是明智之舉。
看了上述說明,你會知道原來你每年在債券基金支出的費用,是原先你以為股票型基金的支出。那每年收1.5%經理費的股票型基金加上一堆費用後,年開銷會變多少?挪一點時間出來研究一下,你將發現真象。
或許,你也可以想一下,為什麼基金公司在容易取得的公開訊息中,就只公布經理費,而實際的總開銷比例,就藏在長達幾十幾百頁的年報或說明書中呢? 它是否有意,讓投資人以為基金內扣開銷就只有那麼」一點點」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